首页 >  供需推荐  >  案例展示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集聚创新资源 建设四大平台 为健康中国作贡献
日期:2019-03-16 访问量:1722 字号 A- A A+ 分享: 打印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8年,以2.5万元、生产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开始创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树立创新观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坚持开拓创新、求实巩固的方针,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加强和完善研发体系,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结构,秉承携同白衣使者,开创健康未来的使命,致力推进**健康事业,**提升企业创新档次、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企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目前,威高集团下辖9大产业集团、50多个子公司,占地面积600多万平方米,资产400多亿元,职工20000多人。威高集团已成长为涵盖**器械和药业、**商业等领域的行业大型领军企业。20152017年连续三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获得中国工业大奖。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协同创新上,威高重点建设了四个平台,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整合聚集科技资源,建设科技自主创新的坚实平台

 

  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致力于打造高科技品牌,走自主创新之路,整合聚集科技资源。威高努力建设产品研发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和人才培育基地,全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步入行业制高点。

 

(一)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异地建立研发中心

 

  在高科技人才匮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威高放开眼界,创新思维,大量引智、借智、用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理念,互利双赢、共同发展的理念和舍得吃亏、敢担风险的理念,舍小利赢大利,积极实施技术联盟战略,借脑引智,整合和共享科技资源,与科研院所开展高层次合作。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方式,实行课题招标、项目对接、成果转移,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物所、沈阳金属研究所、301医院、哈工大、第二、第三、第四军医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异地建立了9个威高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20104月,与中科院签署了中科院威高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与中科院、省科技厅、市政府每年共同出资3000万元,时间为十年,面向威高的主营业务需求,开发**器械、**设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端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中科院威高计划,威高得以与中国最大最**的研发机构合作。计划实施五年以来,威高在输注耗材、骨科耗材、血液净化耗材等关键技术领域获得突破,提高产品竞争力,抢占市场份额,获得了几十亿的经济效益。同时,两头开放的政策促使中科院威高计划从项目发展角度扩展到战略规划层面,依托省科技厅的政策支持、中科院的科技优势,**提升计划的行业引领、带动作用。
 

  与科研院所的合作,使威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不少重大科研成果正是在产学研合作下推动实现的。自1999年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以来,研发不断取得突破。开展了系列化学和生物改性聚烯烃材料研究项目,即聚烯烃热塑弹性体的化学与生物改性及其大规模应用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TPE输液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已经申请了五项中国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提升了我国**材料和产品的科技含量。用该材料制作的一次性TPE输液器,克服一次性PVC输液器的弊端,无吸附性、**,安全、有效、环保,为提高医生用药**和患者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


  2005年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开发了基因重组蛋白免疫吸附柱,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或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反应,打破德国费森尤斯公司的垄断。该项目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研制成功了用于血浆转换、双重膜血浆分离方面的中空纤维膜血浆分离器和血液透析器。聚砜膜透析器被列入了国家高技术化产业示范工程,获得国家1500万元资金支持,成为我省获支持额度最大的单个项目。目前,我国血液净化市场被国外公司垄断,血液透析病人每次透析费用需要400元以上,每周透析三次,全年每个病人需要6万多元,年年透析,价格昂贵,大多数病人无力承担。用威高开发的血液透析装备及其耗材**,每次透析费用仅需不到300元,全年每个病人可节省费用2万多元。而我国有肾病患者200万多人,如使用威高的产品**,每年可为全国肾透析病人节省400多亿元。
 

  威高在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减轻国人治病难的同时,积极投身国防科技事业。2007以来,威高与哈工大威海分校紧密合作,共同成立了电子工程实验室,开展航天军工产品的研究,威高还为此成立了威海威高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导弹导引头产品在我军实弹军事演习中,获得了军方的高度肯定,产品被列装部队。在国庆60周年阅兵中,接受检阅的导弹方队就有威高的产品。

(二)健全创新体系,打造自身创新平台


  资金是持续创新的支撑。威高每年将销售收入的至少5%,用于科研,专款专用。坚持外建研发中心,内建科研基地,建立健全创新体系,本地、异地及国外研发机构,内外并举,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研发实力。一是打造国家研发基地。首先是扩建***企业技术中心。2006年,威高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技术中心,为提高中心的研发实力,2008年投入了1.2亿元进行扩大改造,购置了国际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提升了研发能力。其次是,提高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2009年威高医用植入器械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工程实验室,促进了威高在更高的平台上从事国家科研研究。建立了***心脏支架、诊断试剂、血液净化三个技术研发平台。二是在国家人社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三是扩大省级研发平台,在已建立的省级医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先后建立山东省血液净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以及泰山学者实验室。四是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使技术与市场无缝衔接,在长春、北京、深圳和天津建立了研发中心,专门从事心内耗材、神经介入、记忆合金材料等研究。五是在国外建立研发中心,将研发触角延伸到国际,广泛吸收国际先进技术,为威高加快国际合作,融入国际高技术领域创造条件。2007年以来,在美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建立了研发中心,从事血液净化、医用针及制品、介入器材、人工心肺、医用耗材等方面的研究,直接吸收国外**器械的最新技术,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通过创新平台支撑,截至目前威高拥有发明专利15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600多项,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达80%以上,其中120多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骨科器械、透析器、心脏支架、人工肝、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彩超、DRX光机、预充式注射器、膜式氧合器、蛋白A免疫吸附柱等100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30种产品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等国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每年新开发产品立项80-100项,取证产品30余项,新上市产品20余项。威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被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山东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威高妙手S微创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工业设计金奖,且为唯一的概念奖。


 (三)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水平
 

  威高实施创新工场计划。通过举办威高杯全球**器械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依托威高杯大赛的丰厚奖励吸引全球的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骨科材料、**设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项目,经过初选、复选,最终评选出决赛项目。经技术创新平台以及威高杯引进与筛选的项目,将通过创新工场进行孵化。
 

  “威高创新工场建于威海高区创业园,初步商定创业园将在B区提供1万平米的厂房,以每年510家创业公司入住为目标,有控制地逐步发展。作为大型的专业性创业平台,项目落地资金支持强度为100~3000万。孵化范围包括公司自主研发成果、对外合作交流项目、集团投资项目等;提供持续资金+硬件条件+软件服务的***专业呵护、研发+生产+报批+市场全程支持。创新工场是公司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承接和支持外部、内部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是实现产业化。威高坚持以产业项目园区化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实现产业化、规模化。进驻工业园的项目全部是新研发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和产业带动能力。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以科技部批准在威海高新区建设的国家先进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威高将在**器械工业园、骨科工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心内耗材工业园,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和建设投资,生产线及设备计划投资10.4亿元,加快推动创新**器械及医用高端耗材基地的建设。
 

  威高四大工业园将投入的项目全部是威高利用科研平台研发,紧跟国际先进技术的高科技和高附加值产品,而这些高端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一直是跨国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威高新工业园的加速建设将加快高科技新产品的上市速度,显著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二、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建设转方式调结构的平台
 

  威高较早地认识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必须靠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将企业从传统的中低端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上转到中高端为主的道路上。2003年底就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调整的发展战略,即以人才为中心,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体制结构。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坚持以**器械产业和药业为主导,稳步发展高附加值的医用耗材为主、高科技含量的机电**器械为辅,积极涉足生物技术,尤其是药业,发展房地产、航天军工、投资等其它产业,实现多元发展,不断扩展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效应、集团化运作、规模化发展。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针对传统一次性**器械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减小以及国外**器械大企业加紧瓜分国内**器械市场的竞争态势,威高按照构想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模式,瞄准世界**器械高端市场,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紧紧依靠自主创新,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两高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市场占有率,打造自主创新品牌,实现企业的重大转型,使公司研发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一是优化产品结构。致力于研发主要由国外垄断的高端新产品,提高高端产品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提高产业集群发展能力,拉长产业链条。过去一段时间,威高的产品以中低端耗材为主,竞争力较弱,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三五以来,威高将发展方向定位在高端产品上,致力于使高端产品成为中国高端用户的主要用品。输注耗材系列向高档产品延伸,先后研发了TPE输液器、**过滤避光输液器、自毁式安全注射器、机用采血器、血液分离器、去白细胞血袋等产品。重点发展心脏支架及各种心内耗材、留置针及各种异型针、血液净化、骨科材料、可降解手术缝合线及针、人工种植体、生物诊断试剂、机电一体化**设备、**型大输液、人造血浆及其它药品、非PVC原料等系列,目前,威高全部产品达到5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8万多个规格,其中高端产品比重达到了75%以上,成为国内同行业规格品种最齐全、产品***、最大的**器械制造商。二是加强支柱产品基地化建设。先后将心脏支架、留置针及各种异型针、骨科材料、血液净化、缝合线、生物诊断试剂等各系列高端产品进行了分离,以每个系列高端骨干产品建立一个子公司,将资源向这些子公司倾斜,促使迅速扩大规模,做大做强。已开发的心脏支架、留置针、血液净化设备及耗材(血液透析机、聚砜膜透析器、空心纤维透析器、蛋白A免疫吸附柱等)、骨科材料、预冲式注射器等多种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第一品牌,大大降低了产品价格,惠及了国内患者。威高股份公司、威高骨科公司、威高洁瑞制品公司、威高血液净化公司、威高药业公司等公司都成为中国一流的生产基地。集团还正在研发的核磁共振、CT、人工肝、人工肺、人工心脏、人工胰、数码成像X光机、彩超等产品,近几年可陆续投产,新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基地即将形成。正是这些高端产品的支撑,推动了产品结构调整,增加了新的增长点,加快了威高的发展。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5%。三是打造自主品牌产品。自主创新的各种产品,以其先进性,迅速抢占了市场制高点,一些产品还成功进军国际市场。威高坚持满足并努力超越顾客的最大需求的质量方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供顾客满意产品,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心脏支架、骨科材料、血液净化、留置针等产品均打造成为国内第一品牌。洁瑞商标被评为中国**器械行业唯一的中国驰名商标,洁瑞牌输注**器械被认定为中国**产品,并被认定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成为中国**器械第一品牌。 
 

三、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技术,建设再创新的平台


  近几年来,威高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特别是加强技术、设备、品种引进和再创新的工作力度,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支撑了公司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重视技术引进和消化,走引进和自主创新相结合之路


  通过引进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参照其技术进行发明创造,形成自主设计、装配、使用和销售的能力。在引进韩国的输液针、注射针自动组装机设备中,技术人员发现其输液针尖的正针部分达不到设计要求,经常发生针尖偏位、损伤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自制了与其相匹配的正针机。在此基础上,又自制了5台输液针、9台注射针自动组装机,可比购置国外设备节省资金928万元。自制了一批往复式针管研磨机、针管切断机、针管倒角机、静脉输液针组装机、留置针缩尖机等设备,可比国外设备节省资金1000多万元。 
 

(二)瞄准世界一流技术,提高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威高坚持站在行业的前沿创新,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器械整体创新水平。成功地引进了国内第一条预冲式注射器生产线。从德国引进整机每台需要40多万欧元,生产需用4台,公司的投入较大。我们在参照制针自动化设备结构的基础上,用了半年时间,自主开发一部预灌封式注射器组装机,现已投入生产,只花费了66万元人民币,可为企业增加效益1400多万元。 
 

(三)以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与产品的最佳结合,进行产品创新 


    引进国外设备不单是利用其技术生产国外的复制品,而是以设备引进为基础,提高生产线上系列产品的研发能力。威高引进的骨科生产线,刚开始只能生产几种规格产品,设备利用率不高。通过对国外设备进行研究,结合市场需求,威高成功地攻克了国外的生产技术,不但可以仿制国外同种高端骨科产品,而且创新产品,形成自主产权。自主研发的钛网、脊柱内固定系统、金属锁定接骨板系统已经通过省科技厅的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申报了专利,脊柱内固定项目列入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骨质疏松条件下提高脊柱内固定强度的整体解决方案列入了国家“863”计划。由于处理好了设备引进与设备创新及产品创新的关系,引进的进口骨科材料设备,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设备引进,当年投入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创新人才机制,奠定激发内部创新活力的平台 
 

  人才是创造力,也是竞争力。威高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在于坚持引进一流人才,把握国内国际技术创新最新方向,研发行业领先成果。在依靠产学研合作,引进技术,引进人才之外,威高多措并举引进人才,先后建立了拥有4000多名研发和管理人员的研发团队,提高了公司掌握行业核心技术的能力,为形成由研发、中试到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体系提供了有利保障。
 

(一)完善创新人才奖励激励机制


  威高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先行的科技发展思想,尊重人才,任人唯贤,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威高未来几年将在人才引进和管理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优化企业的人才结构,完善人才激励制度,实现工资福利**倾斜。 
 

  为充分提高人才的积极性,让人才充分施展其才能,公司探索建立一套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机制,出台《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激励机制管理办法》、《威高集团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威高集团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的奖励办法》、《合理化建议制度》等制度,对为公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授予标兵荣誉称号,给予一次性奖励、颁发奖牌与证书,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根据所作的贡献在股份分配上,奖励其期权股。 
 
   为吸引高层次科研人才,威高提供了高福利待遇,规定:凡是来威高的高层科技人员人人有房住、有专用交通工具、有齐全的办公设施、有足够的科研场所;对其子女上学入托、爱人工作安排等尽全力提供便利条件。同时,对**人才还有计划地选派他们到科研院所、国内外先进企业、国际学术交流会学习、深造。威高贯彻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大胆使用的原则,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他们在技术、管理岗位上担任重要角色。
 

(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威高提出以内部培养为主、外部招聘为辅的人才战略,制定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一直坚持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原则,对在研发、创新、管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人才,采取出国培训、研究室委培等多种形式进行深造。


 1.成立威高管理学院。  

  威高把员工教育培训当作对企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投资,成立威高管理学院对各业务系统进行执业能力培训;对中层领导进行管理技能和管理者素质培训;对高层领导进行职业经理人的培训,并与国家卫计委合作,承担我国卫生人才培养任务。 
 

2.实施雏鹰培育计划。
  威高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将联合国内外知名高校实施雏鹰培育计划,该计划包括选拔**人才定点培养,与清华大学合作开设远程教育,定期通过网络授课;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研修班;与哈工大(威海)合作,设立工商管理和营销两个专业的夜校班;公司持续扩大规模组织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将人员提高到每年100人次;围绕培养一支决策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熟谙市场规律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威高还选派经营管理人才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攻读MBA课程。 
 

  与内地和香港多家研究单位和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申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各类研发项目、人才类项目。 
 

(三)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威高连续多届举办“‘威高杯全球**器械创新创业项目大赛,通过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旅美科协、欧美同学会等海外协会组织面向全球征集**器械项目,通过大赛的层层选拔,**人才可高薪引进公司。该项目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征集生物医药及**器械领域的高端人才与创新项目,引进符合千人计划”“泰山学者以及国际领军型人才等条件的高端人才,通过国际高端项目落地推进国际高端人才引进,创建威高产业人才高地 

  威高坚持拓展与海外高端科技社团的合作,向欧美、日韩等多个国家推介威海及威高杯大赛,与英国英创杯、广州留学人员交流会、团中央创业周等大型创业赛事的合作,承接相应项目。同时,继续推进与教育部和科技部主办的春晖杯留学人员创业大赛合作,承接春晖杯项目落地威海。 
 
 威高通过营造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国内顶级科技人才和经营人才、**留学人才和国内**大学**毕业生。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引进了高端科研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重点引进了拥有发明专利或具有重大创新能力的技术攻关性人才。

 

 威高与两院院士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面向威高的发展需求,加强**器械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合作。计划到2020年,与至少130名两院院士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威高提供技术咨询顾问服务。


  提升产学研合作能力,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引领行业技术发展,造福国内患者,减轻百姓就医负担,是威高技术创新的最高目标。威高集团公司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落实李克强总理今年4月视察威高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抓住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瞄准国际一流,强化创新驱动,弘扬工匠精神,坚持质量强企,打造一流品牌,致力于民族工业振兴,推出更多高科技含量、高工艺水平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用更多质优价廉安全的产品带动降低**耗材的价格,让群众更多受益,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健康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Copyright © 北京中科智材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3517号-2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联系电话:18811414092 联系人:张宏波 邮箱:xincailiao88@163.com;hongzhang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