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供需推荐  >  案例展示

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军民深度融合 创新高端装备 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日期:2019-03-16 访问量:1732 字号 A- A A+ 分享: 打印

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下称“华鲁锻压”)始建于1968年,2003年改制为民营企业,是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承担单位、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锻压机床分会理事单位、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数控成形机床行业的领军企业、全国锻压行业经济效益十佳企业、山东省引才工作重点支持企业。2015年、2016年度华鲁锻压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30强企业”。

 

在引进、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华鲁锻压沿着智能化、大型化、节能环保的特色方向不断发力、持续创新,将高端产品应用于高档船舶、核电、航空、军工、高铁、桥梁、钢构、交通轨道、水电、机车、石化、煤机、工程机械等多行业,在航母制造、大型船舶、北京奥运鸟巢工程、大型核电、风力发电、桥梁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中大显神威,其中:WEF11K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产品应用于我国首艘国产航母、新型万吨级驱逐舰等的建造,WD43M高强度板料精密矫平机应用于我国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奥运鸟巢工程等“国字号”大工程。

 

成形机床是重要的工业母机,广泛应用于造船、航天、核电、军工、高铁、桥梁、海上平台、钢结构、工程机械等领域,是国家重大工程和国防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装备。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力不断增强,国家对大型、精密、智能化高端成形装备的需求愈加迫切,但因该类装备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行业壁垒高,我国同类装备的加工能力、加工精度、自动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比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作为行业骨干企业,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勇挑重担,通过政产学研深度协同创新,破解行业难题,产品向大型化、数控化、节能化方向发展,闯出了一条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融合并举的技术创新之路。

 

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华鲁锻压的拳头产品还出口到亚洲、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成为锻压成形机床“中国创造”的代表性产品。

 

2016年华鲁锻压实现销售收入67589万元,利税7920万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生产规模和主导产品综合经济指标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


一、打造高端平台,全球引智借登高

 

改制近十五年来,从“默默无闻”到国内顶级企业,华鲁锻压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产学研合作的支撑和引领。

 

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华鲁锻压先后同德国SES(德国高级专家组织)、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山东大学等共建技术中心,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层次高、实验设施先进、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以互惠共赢为切入点,大大地拓展了华鲁锻压的创新资源。

 

(一)研发投入逐年递增,起草国标引领行业进步

 

华鲁锻压高度重视研发工作,为科技创新机制的建设、运行提供充足经费和人才保障,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环境。根据统计,近3年华鲁锻压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过亿元,研发经费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列达到10%以上,且呈逐年递增态势。

 

充足的研发投入锻造出企业的超强研发能力。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华鲁锻压还对外输出标准,相继起草4项国家标准和16项行业标准,构建起我国大型卷板机、矫平机的标准体系,用实际行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二)七大重量级平台催生省部级项目,产研合作工程中心加速成果转向市场

 

长期以来,华鲁锻压与产学研合作伙伴之间形成了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

 

目前,通过产学研合作,华鲁锻压已建成7个高科技创新平台,它们分别是:国家数控成形冲压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山东省大型数控成形机床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批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山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泰安市数控金属成型机床产业技术研究院。

 

七大重量级平台催生出十几项省部级项目。以“山东省大型数控成形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由华鲁锻压、南京理工大学联合组建,并在201212月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批准,2014年升级为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省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为“优秀”。双方联合完成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等多个政府科技项目,共同获得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2013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3年山东省产学研展洽会铜奖等。

 

高端产学研工程中心的超强研发能力加上华鲁锻压的全球市场优势、坚决执行力和市场转化能力,加速了一大批科技成果的工程化转化,推动了我国数控成形机床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促进了我国大型数控成形机床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了行业效益。该中心的组建为加速我国成形数控机床加工技术的转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不仅促进了企业的创新发展,更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大型数控成形机床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健康发展,为锻压行业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三)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内外兼修打造顶尖专家领军人才技术骨干人才链条

 

高科技企业的核心资源在于高端人才。华鲁锻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将人才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使之帮助企业成功实现了从传统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通过产学研合作,华鲁锻压努力打造高水平数控成形机床人才队伍。目前,公司技术中心共141人,占员工的21%,其中: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1人,“千人计划”专家1人,博士1人,硕士23人,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1人,中高级工程师79人,中高级职称占中心人数的72%。为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近三年中心参加培训的技术人员比例98%,派出讲学专家和接受来访学者累计30人次。


 

(四)全球引智,借登高,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在近十五年时间里,从“芸芸众生”跨越到行业“第一军团”,从跻身“中国第一”再奔向“世界第一”,华鲁锻压的嬗变得益于高度重视高端人才引进和高级人才培养工作。

 

践行“人才支撑企业发展,发展孕育高级人才”理念,华鲁锻压在对内培养中高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同时,对外通过消化吸收、合作交流等方式,引进国际一流水平的领军人才团队,借“梯”登高、借智转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华鲁锻压成功引进了5名世界一流的顶尖人才、全球著名的首席科学家。他们分别是:德国专家海因茨·马藤博士、中科院胡海岩院士团队、“千人计划”专家杜如虚教授、乌克兰专家Gennadiy V.PAVLOV 教授、国际著名材料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刘锦川。

 

——德国专家Dr.Heinz·Marten(海因茨·马藤博士)

 

2003年,华鲁锻压公司成功引进德国SES机床著名专家、全世界唯一的“铸造+锻压”双博士——海因茨·马藤博士。马藤博士改写了华鲁锻压的产品历史,使企业得到涅槃重生。

 

他为这个原先只生产传统机械剪板机和折弯机的企业,引入了欧洲先进的数控卷板机和高强度板精密矫平机两类先进产品,使企业产品转型升级。合作十几年以来,在马藤博士的指导下,华鲁锻压技术人员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逐步开发、研制、生产了多台国内首创的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精密板料矫平机,并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起草了船用卷板机等的国家、行业标准。马藤博士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齐鲁友谊奖”。与马藤博士的合作使华鲁实现了从普通机械机床到高档数控机床的跨越发展,企业因此从一个“芸芸众生”的小厂走向行业领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团队

 

2008年,华鲁锻压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团队,建立了“山东省华鲁锻压机床院士工作站”,得到山东省科技厅的批复(鲁科合字[2009]83号文)。

 

胡院士团队与华鲁合作重点进行大型数控卷板机、矫平机动态结构设计、动力学仿真研究和大型结构件的焊接、焊后应力控制等工艺研究,以机床动力学分析为基础,建立华鲁锻压大型数控卷板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动力学分析得到机床关键部件各阶模态参数,分析各阶变形对机床动态特性影响,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优化设计方案,为华鲁大型数控卷板机结构的改进设计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解决了大型复杂结构在卷制作业、加工、吊装和运输等多种工作状况及动载荷影响时的刚度、精度、动态特性要求与构件重量的矛盾,节省了原材料,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胡院士及团队成员作为华鲁锻压承担的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组成员,参与了研究并做出了贡献。“山东省华鲁锻压机床院士工作站”在2013年的考核中被省科技厅考评为“优秀”。与胡院士团队的合作使华鲁实现了大型、重型数控机床的优化设计和产品可靠性的重大提升,企业走向全国领先。

 

——“千人计划专家、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RuXu
Du(杜如虚)教授

 

2013年,华鲁锻压成功引进中组部第八批“千人计划”入选者、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系教授、创新科技中心主任杜如虚教授。

 

双方联合开发的“超大型船体复杂曲面钢板加工工艺及智能化成套装备”项目,列入山东省“2013年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获批山东省“蓝黄”两区专项资金2800万元。他与华鲁锻压联合开发的超大型船体复杂曲面钢板加工工艺及智能化成套装备中的“复杂曲面数控液压渐进成形机”是大型舰船、核潜艇等高端军用、民用船舶亟需的加工装备,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具有重大的意义。杜如虚教授2014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鲁政办字〔201426号)。2017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评为“泰山友谊奖”。合作期间,2017年被评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与杜教授的合作使华鲁实现了引进高端人才与项目花开并蒂的良好效果,促使企业产品走向世界领先。

 

——世界船用电能谐振转换器学派创立者、乌克兰国宝级专家Gennadiy V.PAVLOV 教授

 

2014年,华鲁锻压公司成功引进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的Pavlov V Gennadii教授及团队,合作研发高档四辊卷板机智能化控制关键技术。

 

乌克兰马卡洛夫国立造船大学拥有近百年的校史,是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其船舶、控制、机电领域科研实力雄厚,曾是前苏联军用舰船设计及建造及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高档船舶及数控锻压机床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PAVLOV教授是世界上“船用电能谐振转换器”学派的创立者,是乌克兰国家该专业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与华鲁锻压国际科技合作的项目将在短时间内改变我国在四辊卷板机智能控制关键技术上的落后状况,替代进口,快速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竞争力,用于我国核电、航空、造船、新能源、军工等行业,直接服务于我国国家战略。PAVLOV教授被泰安市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泰山友谊奖”。

 

——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三料院士”C.T. Liu(刘锦川)院士

 

2017年,华鲁锻压公司成功引进国际先进材料领域的泰斗刘锦川院士。刘锦川教授是国际著名的材料科学家,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全职教授,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名誉教授。刘院士2007年曾获得“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华鲁引进刘锦川院士及团队,合作开发“高端粉末冶金净成形暨金属3D打印项目”,利用其掌握的欧美高端金属粉体净成形、金属3D打印制品的前沿技术,转化其带来的世界最先进的材料科学、粉末冶金净成形领域的重大成果,在华鲁锻压技术入股、新办公司实现高端人才创新创业。刘院士被泰安市人民政府评为“2017年泰山友谊奖”。

 

二、攻克核心技术,用高端装备支撑国家重大工程

 

华鲁锻压深刻认识到,企业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建设产学研创新平台的最终目的就在于依托华鲁锻压组建一支科技创新团队,汇聚一批优秀顶尖人才从事大型锻压机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优秀科研人员提供一个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平台。通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难题,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促进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几年,华鲁锻压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累计销售超过15亿元,利税2.3亿元;为用户新增产值超过120亿元,利税超过10亿元,经济效益显著。同时,华鲁锻压产学研合作成果的转化也为国家提供了急需的关键重大装备,解决了制约机床行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

 

——突破了超大型数控成形装备设计制造成套技术,发明了挠度在线补偿、卷制全过程智能控制、板料高精度定位、卷制过程防振、液压故障在线检测、可变辊距驱动等机、电、液核心技术,创新设计、制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超大型、高精度、智能化数控卷板机、矫平机,产品总体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我国高档数控成形机床与基础制造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显著提升了我国在高档数控成形机床领域的国际地位。

 

——项目产品已形成批量生产,多台被国内相关行业中规模最大、资质最高、效益最好的企业使用,用户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产品性能优良、稳定可靠,设备安全,能耗低,绿色环保,性价比高,对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产品为我国航空母舰、驱逐舰、核潜艇、大飞机、核电、大型船舶、重大桥梁、海上平台等国家重大工程的建造及军工、高铁、航空航天、石化、压力容器、车辆、新能源、工程机械等国民经济重大领域的建设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超大型板材成形装备,对保障我国高技术战略产业发展和国防安全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超大型成形装备安全性、可靠性差的技术瓶颈及国家、行业标准缺失的难题,突破了成形装备安全设计准则、可靠性评定方法等一批核心技术,从通用技术要求、安全设计与制造、可靠性等方面,起草发布了“数控船用卷板机可靠性评定方法”等4项国家标准、16项行业标准,大力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提升了我国锻压机床在国际上的地位。

 

总之,产学研合作成果对我国锻压机床行业的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之一:华鲁牵头产学研项目入选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并顺利验收。

 

2010年,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作为责任单位牵头,组织南京理工大学、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有限公司、青岛扬帆船舶制造有限公司、山东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了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课题“WEF11K-40×23000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课题编号:2010ZX04004-122)。课题于201464日通过了国家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组织的课题验收,并得到专家们一致高度评价。

 

该课题产学研研制完成了世界最大规格、精度最高、国内首创的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最大加工能力40×21000mm,上辊定位精度±0.1mm,下辊定位精度±0.2mm,工件直线度±5mm/全长,研究突破了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设计、制造的10大关键核心技术,解决了我国超重、超大型卷板机的技术瓶颈,实现了我国超大型高档卷板机的自主创新。项目产品加工能力超大,制件精度高,打破了瑞士、英国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提升了我国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船舶工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该高精度超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的产业化与市场化应用对满足我国大型船舶、航母、驱逐舰、核潜艇制造等行业应用的迫切需要、提高我国国防实力、拉动船舶制造、大型钢结构、海上平台以及路桥建设等产业链的快速发展、抵制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授权专利31项,其中 :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2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项;项目制订4项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发表论文8篇;培养中高级人才20名。并获得2017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中国专利优秀奖、2016年首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等省级以上奖励19项。

 

项目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3%,用于大型军用、民用舰船、航空母舰制造,在我国多项重点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如:光荣地用于我国首艘国产航母、首艘新型万吨级驱逐舰、山东省有史以来最大吨位20.5万吨级散装货船等重点船舶的建造。项目成果登上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头条、评为2014中国机床行业十大新闻事件,并为“一带一路”做出贡献,2017523日在白俄罗斯明斯克市举办的“丝绸之路高科技园区联盟第二届会议暨白俄罗斯国际工业论坛”上做了成果展示报告,来自白俄罗斯、俄罗斯、格鲁吉亚、乌克兰、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伊朗、以色列、罗马尼亚、捷克等国家的政府部门、科技管理机构和重点企业代表120多人出席会议并参加工业论坛,展示了中国重大装备的良好形象。

 

项目产品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我国高档超大型卷板机装备的自主创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助力“一带一路”,为提升国防实力和行业国际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之二:华鲁项目入选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国家战略重点规划之一。

 

2013年华鲁锻压引入国际一流领军人才、中组部第八批“千人计划”专家、国际制造工程师学会(SMEFellow、美州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Fellow、香港中文大学杜如虚教授,双方合作项目“超大形船体复杂曲面钢板加工工艺及智能化成套装备”列入山东省“2013年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获山东省“蓝黄”两区专项资金2800万元支持。

 

杜如虚院士与华鲁的合作攻克了超大型船体复杂曲面钢板的渐进成形工艺技术、船体外板曲面轮廓大视场面结构光扫描与机器视觉辅助定位相结合的检测技术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制出船体复杂曲面数控液压渐进式无模成形机,建设成了“人才、科技、资金、项目、产业”五位一体的示范工程,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省高附加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升级,为中国造船工业在该领域争夺了技术制高点,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并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杜如虚院士2014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泰山学者蓝色产业计划专家”;2017年被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泰山友谊奖”。201469日,山东新闻联播“山东领军人才:激发内在活力
提升蓝色产业档次”,专题报道了杜如虚教授在泰安华鲁通过蓝色产业项目强强联合,补齐山东省海洋装备技术的短板,尽快地将山东省的弱势产业提升到国内领先,达到国际水平的事迹。201765日山东新闻的头条再次予以直播,题目是:【砥砺奋进的五年】聚天下英才
谋齐鲁发展。华鲁锻压与杜院士的产学研合作真正做到“引进一个人才,实施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  

产学研合作典型案例之三:中外专家合作打造我国核心技术,华鲁高端装备支撑国家级重点工程。

 

2003年开始,在德国著名锻压机床专家海因茨·马藤博士等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泰安华鲁锻压消化吸收欧洲先进技术,逐步开发、研制、生产高强度板料精密矫平机,在原理、结构、性能等方面有重大创新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获得专利5项,起草了矫平机的行业标准2项。

 

该机可对板材屈服极限1500MPa的板材用进行矫平,解决了多年困扰我国军工行业的高强度钢板、爆炸复合板、零部件矫平困难和矫平质量的瓶颈问题,替代进口,打破国外垄断,并出口俄罗斯、希腊等国家和地区。相关技术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等科技计划,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等,实现了我国高强度板料矫平机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及高品质、智能化、节能环保型锻压设备的国产化,填补国内空白。该产品成熟应用于军工、航天、造船、桥梁、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等领域,产品覆盖全国,并出口亚、非、欧等国家。所开发的高强度板料矫平机用于我国C919大飞机机翼、港珠澳大桥、奥运鸟巢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造。

 

三、瞄准国家重大课题,打破国外垄断

 

华鲁锻压高度注重产学研工作,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层次高、实验设施先进、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以互惠共赢为切入点,积极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务实高效、灵活开放”的良性产学研合作机制。

 

不断充实产学研合作内涵,扩大合作领域,促进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长期健康合作,在行业重大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技术咨询、技术转移、重大项目联合研发、重大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使技术创新工作如虎添翼,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跳跃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利益分配合理、激励机制高效,有合作、有监督,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三级开发模式”攻关产学研项目,从原始设计到后期应用形成成熟创新体系。

 

华鲁锻压近几年牵头完成了十几项产学研合作项目。针对每个项目都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合同,组织各联合单位相关人员组成课题攻关团队,由责任单位泰安华鲁锻压机床有限公司主要负责人任课题组组长,课题参加单位各选派一人任副组长。根据研究内容,划分为总体设计组、关键技术研究组、机械设计组、电气设计组等,各课题组由课题组组长、研究人员组成,按照合同规定的项目时间节点,分别完成各自的研究内容,由项目管理组定期召集课题技术研讨会,对关键技术、技术方案等进行分析评估,充分发挥各单位的技术优势,确保各项合作工作的顺利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华鲁锻压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公司领导为战略研究决策层、以技术研发平台为项目招标及管理层、以企业技术人员与高校、科研院所为设计开发层的三级开发模式,建立了完善的设计开发、中试、产品成果鉴定、产业化推广应用的整套规范的技术创新体系。

 

——既明确分工,又通力协作,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华鲁锻压主要负责产品的调研与设计以及产业化,高校、研究所主要负责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人才培养工作,用户主要负责新产品的试用、工艺开发及应用示范工作。产学研用合作单位既有明确分工,又彼此相互协作。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等均由各产学研单位通力合作完成。

 

——共同利益锁定产研双方,确保高端人才实质参与。

 

企校双方相互理解、包容,洞悉对方特点,在产学研合作中不断磨合、总结,寻求合理的切入点,在合作理念上达成共识,并形成一套长期高效合作的机制。产学研合作高校教授深入企业科研、生产一线,从实践中挖掘现实的技术难题,并与自身的学科内涵深入融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关键技术研发;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高校老师的交流合作,了解到了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在理论、经验之间寻求到了良好的平衡点,企业在技术创新、梳理优化、成果创造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公司目前已建成了“以高端人才实质性参与技术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水平,逐步提升了产品整体研发和管理能力,解决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产学研合作的目的。

 

——利益分配合情合理,教授专家“名利双收”。

 

根据各方承担的任务进行工作量、利益的客观评价并友好协商,通过签订技术合同对各方的任务、利益、知识产权等责权利进行严格规定,从其约定执行。按劳动产出成果与创造的价值分配利益,“利益”包括经费、奖金、成果转化提成、科技成果奖励、知识产权享有、政府荣誉等等。

 

——“四不惟、四尊重”独具特色,用一流待遇激励一流人才。

 

华鲁锻压积极构建独具特色的人才体系,坚持“四不惟、四尊重”原则,即不惟学历、不惟经验、不惟亲近、不惟年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人格、尊重成果;只要学有专长、术有专攻、为公司做出贡献的人都可以作为人才,形成了开发型、开放型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体系。现在技术中心人数占到公司全体职工总数的21%,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速度。华鲁锻压高度重视对员工的再教育工程,同时,对学科、技术带头人重点培养,重点照顾,部分技术带头人的收入高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从而真正做到了“用一流的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带来一流的创新,一流的创新带来一流的效益,一流的效益再支付一流的待遇”。

 

——项目监理监测研发全程管控风险,绩效考核鼓励先进确保实现目标。

 

产学研合作中,华鲁锻压建立研发投入核算体系,专款专用,确保产学研经费合理使用。对每个专项课题都有任务合同书和预算书,并严格执行。公司技术中心综合部承担项目管理组织职能,同时聘请德高望重的专家担任项目监理,引入科技项目监理机制,完善课题全过程控制;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开展动态风险监测;建立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制度,实行有效激励机制,确保了产学研课题按进度实施,达到预期绩效目标。华鲁锻压公司的科技项目管理经验作为案例登上《中国监察》201216期 ,题目是“使建设项目目标更明、质量更高、效果更好”。

 

(二)不墨守成规,不搞“一刀切”,因需而变,一事一议成就“四大产学研模式”。

 

华鲁锻压根据不同的合作对象和承担完成的任务,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是灵活多样的,主要模式包括:

 

1)与高校、研究所联合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发计划及专项项目;

 

2)直接委托高校、研究所承担重大产品涉及的关键技术。例如:超大型卷板机设计、制造共性技术;超大型船用卷板机、水平下调式超厚板卷板机等重大产品的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等;

 

3)与高校、研究所联合进行人才的相互培养等。近5年已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50多名;

 

4)多方合作共建技术平台。包括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大型数控成形机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山东省首批院士工作站、产业研究院等。

 

四、响应《中国制造2025》呼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我国金属成形机床的发展环境、发展势头都非常好。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代表成形机床行业高端水平的数控成形机床已成为成形机床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均将高端数控装备的发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高档数控成形机床在未来10-20年将迎来最大的发展机遇。预计2020 -2025 年,国产中、高档数控成形机床在国内市场将占有主导地位,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制造、发电设备等国家重点领域的主导企业关键零部件加工中得到实质性推广。“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淘汰落后产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已成为各行业的共识。产业升级将推动制造装备的更新加快,增加对中高端金属成形机床的需求,加速进口替代,为金属成形机床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面向高档数控成形机床迅猛的发展趋势,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呼唤,进一步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瞄准卷板、矫平、剪切、折弯等技术领域,面向大(重)型化、精密化、成套化、成线化、智能化、柔性化和集成创新的发展方向,在行业重大难题攻关、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技术咨询、技术转移、重大项目联合研发、重大平台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智能精密超大型成形机床系列化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引领行业技术进步,让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产学研成果在泰山脚下开花、结果,形成产业优势,助推我国高档数控机床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华鲁锻压还要全面实施人才强企业战略,不断聚集人才资本,储备人才资源,建立人才高地,让高端人才为加速华鲁锻压崛起而提供坚强的智力保障。在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上做到“精心选才,匠心育才,放心用才,留住人才”,积极吸引山东省“十三五”时期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新材料专业领域中急需的高端人才,以补齐山东省高端装备、新材料产业短板,引入国际前瞻技术,转化他们的成果,吸纳他们的先进理念,让高层次人才、项目在华鲁锻压落地开花。

Copyright © 北京中科智材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3517号-2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联系电话:18811414092 联系人:张宏波 邮箱:xincailiao88@163.com;hongzhang_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