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材料人  >  名家视点

都有为:耄耋之年,不知疲倦地奔走
日期:2019-03-14 访问量:2707 字号 A- A A+ 分享: 打印

即便已经八十二岁高龄,都有为依然不知疲倦的奔走于各种磁性材料相关会议。近几个月来,他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外面,常常是**晚上回去,第二天下午又要出差。


是什么力量在支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如此勤勉?


都有为并没有从国家产业发展的大局去解释,而是将心比心地讲述了他对学生创业难的理解,对初创企业融资难的认识,对基础研究落后的看法。


心系学生 为培育“星星之火”而奔走


“我觉得年轻科研工作者需要在研究与教学工作上做出成绩,没有精力到社会上去开拓,这些事情更适合我们老头子来做。”在回答为什么这样频繁的在外奔波时,都有为如是说。


除了为从事科研的学生提供帮助,都有为还关注着自主创业的学生发展状况。他认为,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热潮中,不缺技术、人才,最缺的还是资金。通常,投资公司不愿意为初创型的科技公司投资,他们往往更关注短期利润,因此都有为曾“戏称”投资公司为“平安保险”公司。


“当下有些公司做投资,不希望冒半点风险,要对被投资的小公司进行苛刻的评估,自己认为投出的钱不会打水漂且保险了,才会拿出资金支持。”都有为无奈摇摇头说,“创业怎么可能会没有风险呢?有风险是很正常的,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去支持了”。


都有为在坚持建言呼吁的同时,将这种关怀与支持,落实到切实的行动中。作为磁性材料权威,“都有为”这个名字,在业界无人不晓。有的学生在创业中遇到困难了,打电话向恩师诉苦,他不但在专业上提供指导,还常常自己为学生作担保,有了这位大家的担保,投资人自然心里有底。初创的公司有了资金,好比注入了新鲜血液,那颗创新之心,怦怦跳动得更有活力!


此外,他还以支援院士工作站建设等多种方式,为青年创业者们提供便利。“我觉得作为老师,总会跟学生心连心,他们的事我能够尽一份力,总会帮助。”都有为先生平静地说。


心系科研 为夯实基础而奔走


1953年,都有为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然而,在那个运动多发的年代,都有为的学业和科研数度中断,被迫到南京附近江浦县的一个村子里劳动锻炼,之后还经历了大炼钢铁、上山挖煤的一段时光。大学毕业后,近二十余年时间,他都没有好好翻过一次专业书,更别提认真坐下来开展一项实验了。


直到1978年,都有为才重新执掌教鞭,回到热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此后,都有为赴美参加中美凝聚态合作项目,在霍普金斯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开展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回国后,都有为重新回归了磁性材料研究。


在那个物资都匮乏的年代,实验室设备奇缺,都有为并没有因此而懈怠,没有试验设备,他就经常去化学系楼走廊晃悠,把别人不用的天平、瓶瓶罐罐,通通带回来,自己改装一下,巧手制作成样品制备、测量设备。


即便在这样一穷二白的艰苦条件下,都有为每年还都能保持2篇论文,在当时国内物理界最高水平的杂志《物理学报》上发表。


“那时,我们的实验室在北大楼地下室,天一下雨,屋里的水就涨起来了,我们拿着扫帚和水桶,深一脚、浅一脚与恶劣环境搏斗,捍卫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遇到黄梅天,水实在太多,就只能穿着雨靴直接进入实验室工作。”现在的实验环境好了,他还时常能忆起那段时光。


近些年,习惯了强国语境的国人,很难想象中国的材料技术产业发展走过了多么艰辛的历程,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十年甚至几年以后就能赶英超美。对此,都有为指出,在高端材料领域,国内外的差距仍然巨大。


具体到磁性材料,都有为指出,磁性材料是应用很强的学科,基于很基础的内涵,同时应用很广。从发展水平上来看,中国整个基础研究还是远远落后于国外,许多基本原理都是国外先提出来。尽管早在东汉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探索磁性材料的应用。


从应用层面来看,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无论在技术水平、生产设备、产品质量和档次以及合格率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尽管中国的永磁和软磁生产量已经走到国际前列,但很多原始专利还是在国外授权。另外,技术含量高的磁性材料,如磁存储基本上都是国外控制。


“但是近几年来情况有一些变化,国内的专利也很多了,并且有些专利是我们中国首先提出来的”都有为指出,国内的磁性材料研究已经积累了一批活跃的青年人才,他们是中国磁性材料发展的希望。

心系产业 为扶持初创企业而奔走


年轻时候学工学农的经历,让都有为对基层企业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心系产业发展的情结也在那时候就埋下了种子。这些年来,受过他技术帮助的企业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1982年,一家生产扬声器和微电机使用的永磁体氧体产品的磁性材料厂,因为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上不去,产品大量积压,濒临破产。机缘巧合,厂方偶然看到了都有为撰写相关论文,深受启发,于是派人专门赶来南京大学找到都有为,请他当技术顾问。


都有为在不影响校内教学、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先后7次前往该厂讲学,课后还辅导技术骨干,回答职工提出的问题。除讲课外,他还多次给该厂寄讲义、寄资料,一年多时间里,他陆续给工厂写了数十封信,回答技术难题,提出注意事项。


在职工技术素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都有为帮助该厂成立了攻关小组,把“提高钡铁氧体磁能积研究”作为突破口,将改造陈旧设备作为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经过一年多努力,该厂通过了磁能积研究课题的技术鉴定。自此,该厂因为产品质量的提高而重新打开销路,半年盈利27万元,并有7种产品出口。


近年来,中国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专业从事磁性材料生产的企业大大小小已经1000家以上。然而,目前国内的磁性材料厂商还存在着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加工工艺不稳定、规模小等问题。


作为磁性材料的权威专家,都有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认为创新创业是改变落后格局的一个重要措施,产业要发展,国家要走向富强,唯一能走的路是创新的路。那么创新靠什么传递呢?靠每一个人,靠创业来落实。但是创业比创新更艰苦。”


都有为认为,磁性材料产业发展,资金非常重要,尤其是对初创企业而言。不但需要很大的固定资产投入,还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一旦缺乏,订货和职工工资都会受影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一开始火苗很容易熄灭。这个星星之火需要政府来培育”时常走访初创企业的都有为十分担心融资问题,他建议政府可以采用低息贷款,或参股等方式支助企业的发展,我觉得政府要花更大力气支持初创型的企业,哪怕十个企业有一两个成功,我认为这就是成功,要宽容失败鼓励成功。”


同时,都有为清晰的认识到光靠政府资助是不够的,还要引导金融资本进入这个产业市场,“要在社会形成扶持初创企业的风气,这个路还很漫长。”对于国内金融市场资金大量流入房地产的现象,都有为表示:“国家富强不能靠房地产,国家富强只能靠实体经济,只有实体经济达到世界一流,国家在世界上才是一流的。”


人物介绍:


都有为,1936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博士生导师、教授、中科院院士,获2000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省/部级二等奖4项,获2006 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他与科研组的师生共发表SCI论文800余篇,被SCI论文引用1万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


长期从事磁学与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开展了磁性、磁输运性质与材料组成、微结构关系的研究。研究了锰钙钛矿化合物的磁熵变效应以及小颗粒体系中的隧道型磁电阻效应;研究了磁性纳米微粒的小尺寸效应与表面效应,以及颗粒膜的磁性、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反常霍尔效应等。目前重点研究纳米材料的磁性以及与自旋相关的输运性质,磁热、磁光、磁电、磁力等交叉耦合效应,他为我国磁性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Copyright © 北京中科智材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003517号-2
地址:北京市房山区 联系电话:18811414092 联系人:张宏波 邮箱:xincailiao88@163.com;hongzhang_88@163.com